归帆离岸日,盛夏骊歌起。6月2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良乡校区综合教学楼报告厅隆重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新刚、党委书记张舰月、全体领导班子,导师代表、辅导员及2024届全体毕业生参加。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宇主持。
典礼在温馨的毕业视频中拉开了序幕,现场师生共同回首了充实、愉快、幸福的难忘时光。
张舰月首先宣读准予毕业和授予学位的2024届毕业生名单,本年度学院共有1名博士生、42名硕士生顺利完成学业。
在毕业生代表与学院互赠纪念品环节,张舰月代表学院向毕业生赠送学校定制徽章与学院定制卡套笔袋,祝愿学生笔耕不辍,书写人生新篇章。毕业生代表程书恒向学院赠送书写“强党性、重实践、创新功”的全体毕业生签名册,祝福学院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在毕业生代表发言环节,博士毕业生王子旭和硕士毕业生李青瑜分别发言。王子旭回忆了自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思维方式和强大解释力的吸引下,探寻真理、坚持真理的历程。特别感谢求学生涯中的良师益友,表示将扬帆起航,做新时代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李青瑜在发言中分享了在北理工马院两年的成长感悟,表示将继承和发扬北理工“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努力成长为“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人,以远大理想和高远追求确定人生航向,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事业中。
在导师代表发言环节,刘左元副教授发言。他表示,毕业不是结束,而是人生旅途的开始。在未来,希望毕业生们积极接受新知,磨砺自己。既要培养健康的体魄,打牢为祖国健康工作的基础;又要保持勤奋的品质,争做民族的栋梁之材;更要牢记北理人的责任担当,自觉担负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最后,刘新刚寄语马院毕业生。他表示,本届毕业生几年来的成长经历与学院的发展壮大同频共振,见证了学院发展新赛道逐步形成、学院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学院学生工作不断突破的重要阶段。他着重强调了本届毕业生身上的“两个二十多年”,一是从出生成长到研究生学业有成的第一个二十多年,是共同经历党和国家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改革发展“两大奇迹”的二十多年;二是从今年毕业到本世纪中叶的第二个二十多年,是同学们事业成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高度重叠的二十多年。对此,他对毕业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有勇立潮头之巅的志向,做一流事业、成一流功绩、做一流人才;二是要有“深深海底行”的定力,扎扎实实做事,知行合一,善作善成;三是要有“我将无我”的胸怀,在“小我”的成功之中,成就祖国和人民的“大我”。
典礼结束后,刘新刚、张舰月为全体毕业生逐一拨穗,授予学位并合影留念。
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祝福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届全体毕业生带着母校和恩师的谆谆嘱托,将青春镌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上,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附:
在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刘新刚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毕业生们:
大家好!
盛夏已至,骊歌再起。在这里,首先让我们祝贺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2名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经过层层考验,完成学业、顺利毕业!
离别钟声响起,所有的彷徨和迷茫,在这一刻都暂时消失了。回首过往,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同学们这几年的成长成才与学院的发展壮大,共同谱就出一曲同频共振的华美乐章。
你们在北理马院的这几年,学院发展新赛道逐步形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北理马院率先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学科内部交叉融合、马理论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交叉融合、马理论与技术交叉融合的新型马院发展之路,打响了北理马院品牌。同学们以后进入新的单位岗位,这就是你们的金字招牌!
你们在北理马院的这几年,学院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几年学院在马列·科社、党史·党建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学院实现了文科最高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的突破。获评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次、青年人才1人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1人,获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三等奖,等等。在交叉融合新赛道的支撑下,马理论学科的软科排名大踏步前进,进入全国前8%,学院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你们在北理马院的这几年,学院学生工作不断突破。学生团队首次获第十四届“挑战杯”首都特等奖,实现学院历史突破。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获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北京高校师生“双百行动计划”优秀示范项目。无论是生源质量,还是毕业去向,同学们都取得了质与量的双优成绩。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在学院全体老师同学们勠力拼搏之下取得的,让我们为今天在座的所有师生鼓掌!
今天,在座的同学们大多二十多岁,我讲两个二十多年。
从你们出生成长,到今天研究生学业有成,是第一个二十多年。这个二十多年,是极不平凡的二十多年。一进入21世纪,党中央就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二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确实紧紧抓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了“两大奇迹”,这些成就是彪炳史册的,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格局。同学们伴随这段时光成长起来,视野、眼光、气度,与二十年前的学生相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同学们要以更加昂扬自信的姿态,面对世界,开启下一个征程。
从你们毕业的2024年,到本世纪中叶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时,是第二个二十多年,这注定是更加不平凡的二十多年。你们的事业成长,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高度重叠。经过长期努力,民族复兴已经从“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的状态,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艘巨轮即将到达梦想的彼岸。当然,这一过程注定不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这个过程势必会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此,同学们要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顽强的拼搏意志,更加卓越的才华技能,助推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稳稳靠岸。
同学们,历史使命已经以一种不可抗拒的方式落到了你们可能尚还稚嫩的肩膀上,但是同学们,我们“没有退路可言”。
面对未来的征程,希望你们要有“勇立潮头之巅”的志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国在众多行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因此,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北理工,不仅传承“延安根、军工魂”,更是提出要争当“领军人”。作为北理马院人,同学们也应如此,无论将来从事哪项工作、身处哪个岗位,都要铭记,“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国”,要立青云之志,做一流事业、成一流功绩、当一流人才!
希望你们要有“深深海底行”的定力。中国古代先贤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马克思强调“解释世界”“改变世界”辩证统一的历史命题;总书记提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这都是在强调知行合一、善作善成。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希望同学们尊重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不要有看不起、等不及、不耐烦的心态。要学会从基层做起、潜心做事,把小事做实、做成,积累足够的量变,成就才足够耀眼。
希望你们要有“我将无我”的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因为,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迷雾与诱惑,必须有“我将无我”的清醒与坚定,才能坚守初心,勇毅前行。这是因为,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艰苦斗争,必须有“我将无我”的胆略和气魄,才能迎击风雨,一往无前。同学们要有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革命家胸怀,越是如此就越能做成大事,在“小我”的成功之中,成就祖国和人民的“大我”。
同学们,今日一别,你们将从学生变成校友,北理马院的校友圈不断扩大、校友力量再次增强。学院也在谋划加强校友工作,通过建立健全院领导走访优秀校友、学院与校友单位共建、校园开放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会等联络机制,积极凝聚校友力量,形成“学院帮校友、校友帮校友、校友帮学院”的良好风气,携手并肩,一同将北理马院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同学们,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天的离别,就是明天新征程的开始,未来的中国,有足够广阔的空间让你们施展才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未来的你们必将在这片沃土上绽放最绚烂的花朵。无论你展翅何方,母校永远是你的家,老师永远是你的依靠。欢迎常回家看看!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前程似锦,一片繁华!
谢谢大家!